首页 资讯 综艺 玩梗的《没出息》,可太有出息了!

玩梗的《没出息》,可太有出息了!

“抱歉,久等了。”

10月28日凌晨,音乐人王搏发布了《没出息》最终版,让原本的网络热梗以更完整的音乐表达延续热度,成为一首表达立场的爱国作品。

自10月12日,《没出息》(加长版)音源上线后,迅速登上QQ音乐新歌榜第16位,飙升榜第6,内地榜第7。抖音平台“没出息”、“从从容容”相关话题目前超过50亿次播放。

那么,一首玩梗的洗脑神曲,为什么能在两岸网络掀起狂欢浪潮?在焦虑弥漫的时代背景下,《没出息》甚至被听成一种新的生活哲学?

《没出息》太有出息了

《没出息》这首歌的人声采样,来自民进党立委王世坚。

说起这位台湾政坛的“奇葩”人物,他令人捧腹的政治姿态,堪称是中国台湾的娱乐担当。在公众场合,他屡次让演讲添上喜剧色彩,被他怼过的政治对手,反而也能意外获得名气,因此被称为“扶龙王”。此前就有网友称,“王世坚简直就是天生做二创切片的料”。

2017年,王世坚针对台北2017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筹备议题,拍桌怒斥时任市长柯文哲时,使用了“本来应该从从从容容、游刃有余,现在是匆匆忙忙、连滚带爬”等金句,迅速蹿红互联网。

早在王搏创作的《没出息》爆火之前,王世坚的“从从容容游刃有余”名场面就已经被网友拿来玩梗、制作表情包、鬼畜视频等等。

今年9月初,王搏在抖音发布了为国旗护卫队《祖国不会忘记》加上伴奏的视频,有网友灵光一现,建议王搏可以把王世坚的经典语录写成歌,是不错的素材,评论也得到了王搏本人点赞。

9月26日,博主UM(umrcumrc)以王世坚的这段演讲为素材,发布了一支短视频作品,不仅创下37.1万点赞的成绩,也让“没出息”从鬼畜素材向音乐改编的苗头进一步显现,演讲语调中的“绝对音感”被巧妙捕捉,为后续的热潮按下了预热键。

直到10月5日,王搏正式在社交媒体发布了22秒的《没出息》,迅速全网引爆。王世坚这才算是彻底火到了音乐领域,并由此成为了国人的文化现象。一周后,王搏又推出了《没出息》(加长版),加入了Rap,也让歌词更具深意。

这首歌也得到王世坚本人的首肯。10月8号,他在面对记者提问对改编视频的看法时感慨道:“网络世界实在太神奇了,充满生命力跟创造力,各类的人才、天才、鬼才都有,我是叹为观止。”不羞不恼,接受自嘲,这个回应倒是挺豁达大气的。

随之而来的,是各种版本的野蛮生长。

从抒情版、摇滚版、古风版、AI拟声版、交响乐版、陕北说书版、合唱混剪等不同风格,到粤语版、英语版、法语版、韩语版、日本版等不同语言版本,每个版本都带着不同语境的再创作痕迹,在不同的场景中繁殖,掀起一波又一波新的热度。

随着热度不断发酵,不少人本来当笑话听的,结果情绪越听越到位了,不再只是吃瓜群众,纷纷用各自的痛点对号入座。比如职场版对准996,教育版直戳升学压力,婚恋版调侃催婚困局,学生版对应不同人生阶段,金融、炒股版自嘲市场风云。

甚至,各大官媒也下场玩梗。

浙江交警推出了酒驾版,对比喝酒时的从容和酒驾被查时的狼狈;重庆文旅和贵州文旅则改编为美食版,用“葱葱蓉蓉油饪鱿鱼”和“连滚带粑(粑)”谐音梗宣传地方美食;新疆等地也出现了反诈版、禁毒版等公益改编,使歌曲从单一音乐场景延伸至多元生活维度。

这股热度迅速“反向”回输出至台湾省,在Threads等社交平台引发模仿热潮,形成了跨越海峡的互动,两岸网友的共创将事件推向高潮,不仅在台湾中小学生中串场,甚至成了台湾省时下最火的一首歌。

在话题持续发酵之际,相关讨论也从民间走向公共议题层面。

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明确表示:“一些台湾‘没出息’的政治人物,让台湾的前途‘连滚带爬’,再如,对于‘从从容容、游刃有余’,有些人认为表达了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,也有些人用来形容大陆方面对台工作和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定力。总之,我们乐见这样自然、有趣、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。“

从短视频平台席卷至两岸社交媒体,这首玩梗的《没出息》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奇观。它突破了语言、地域与世代的界限,从网友恶搞到全民共鸣,从网络热梗到现实投射,无数人都在其中找到情绪的落点与表达的出口。

正如王世坚所回应的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这场文化风暴,确确实实是在情与势的交织中,自然生发、蔓延开来,最终在时代语境下落地生根,开枝散叶。

王搏做神曲,为何游刃有余?

这并非音乐人王搏的第一次出圈。

《没出息》之前,他早已在短视频平台留下一串广为流传的“神曲”,《穷叉叉》《耶斯莫拉》《我有一个帽衫》《闺蜜和敌蜜》《尿床记》等每一首热歌,几乎全部建立在互联网热梗基础上,以大众娱乐的创作理念、并不复杂的和声调式、朗朗上口的旋律设计,接近日常口语的歌词句式,制造了一个个网络爆款。

让任何懂一点乐器的人都能上手弹唱,也让普通听众听一遍就能记住跟唱,剪一段就能适配不同场景发视频,最好歌词还能具备更多元的共情和解读空间,这正是短视频时代内容裂变的最优模式。

英国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《自私的基因》(1976)中提出了一个概念:模因(meme)。他认为,在人类文化中,信息的传播、复制机制与基因类似,基因通过生物繁殖传播自身,而模因则是通过模仿在人群中传播的一种文化信息单元。

模因可以是一句口头禅,比如现在小学生经常讲的“包的”、“那咋了”就是最初级的语言模因;也可以是一个动作,比如比心、嘻哈文化的Swag姿势;甚至是一个表情包等等。

如前所述,王搏所有的出圈作品,都是取材于网络热梗、网红,恰巧就是采用了“去艺术化”的写法,把语义模因嵌入音乐里。

它可以出现在Vlog的背景里,可以成为直播口头禅,也能在情绪类短视频作为情绪节点,一气呵成地完成了门槛低、幽默包裹、情绪驱动、全民共创,在算法驱动的传播逻辑中成为社交货币。

不过从长远看,这类创作方式终究存在内在局限。像王搏之前的《穷叉叉》《我有一个帽衫》《耶斯莫拉》这些作品,虽然能够迅速扩散,精准捕捉并放大集体感受,却难以深化、生成新的思考,并不能主导议题。创作者无法成为思想的生产者,那么传播广度有了,传播深度就很难实现。

而这次《没出息》意外的爆火,多少突破了这种模式的上限,也因为有核心的特质。

比如标志性的金句“从从容容游刃有余”、“匆匆忙忙连滚带爬”、“没出息”所击中的,恰恰也是人类共通的情绪底层:失败的羞耻感、努力的倦怠感、成功的遥不可及。于是,它成了学生的调侃、上班族的宣泄、家长的共鸣,乃至教育与职场文化的隐形批评。

在高压、绩效、竞争的语境中,这首歌以荒诞的姿态呈现,顺势也为当下人们的焦虑找到了一些出口。如此一来,“没出息”似乎成为了一种生活哲学,温柔、幽默地与自我和解。

此外,《没出息》在王搏加长版、完整版、最终版增加了完整的段落、歌词,“你是谁的儿女至亲”、“乡音未改依旧很浓,忘却了家乡的面容”、“为你留了一盏灯”,再加上网友的二创、解读,也恰巧对上了台湾议题相关的社会情绪。

这也让年轻人以一种轻描淡写、带讽刺气质的方式表达了立场。不必喊口号,也能表态,不必参与争论,也能完成态度确认,不怒而讽,不喊而响。

因此,王搏之所以能在“热梗歌曲”领域游刃有余,首先在于他对网络语言体系的熟悉,知道什么能被复读、什么能被共情、什么能在混乱的信息流里被辨认。

而《没出息》的覆盖面之广之深,则在于它既能承载个体的自嘲,也能延展为群体的态度表达,既好唱,又能在不同场景里借壳重生,成为可复制、可共鸣的社会情绪接口。

毕竟,以“出息”为硬指标的社会里,或许我们每一个人,都在某一刻,曾真诚地对自己说过,“算了,我也没出息。”

就算真没啥出息,但活得通透、心有根脉、拥有把沉重的东西幽默化的能力,大概就是最有出息的“没出息”。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下一篇
从笑声到共创,腾讯综艺的长期主义实践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